查看原文
其他

揭开自己伤疤的那一刻,为什么这么爽?

妙黛有言 曾奇峰心理工作室 2021-12-20


“你看我肚皮上的伤”


听过这样的一个小故事,有一个小猴子在摘果子的过程中,划伤了肚皮。


伤口本应该慢慢地痊愈,结痂,恢复。


可是,小猴子每当遇到一个朋友,都会给它们揭开伤口看一眼,并且重新讲述一下自己摘果子的过程中,被划伤的过程。


朋友都表示同情,也会告诉它不同的伤口治疗方法。


小猴子听了他们的方法后,依然会继续给不同的朋友展示伤口。


过了一段时间,因为伤口感染小猴子去世了。


小时候听这个故事的时候,感悟到的道理是要压抑自己的痛苦,不要随便提起。


长大后再细细品味这个故事,发现压抑并不是最好的解决办法,甚至我们都是那个喜欢揭开伤疤的小猴子。


且不说象征意义上的揭伤疤,就说我们身体上的伤疤,有多少人喜欢反复揭开?


我们的身体经过流血,结痂之后,看着丑陋的伤疤,我们总会忍不住撕开它。即使有时候会疼,有时候鲜血淋漓,可还是忍不住。


一遍遍地揭开身体的伤疤,除了生理上的些许瘙痒以外,还有一些心理上的意义。


伤疤在潜意识里,我们会认为那是身体的丑陋与瑕疵,它不应该属于我们的身体。


于是,为了追求完美,为了改变现状,为了回到过去,我们会“情不自禁”地撕掉那个丑陋的血痂。


也许我们主观意识并不想让自己流血受伤,可是在我们看不见的地方,在我们意识不到的意识中,我们是渴望消灭它,渴望让一切回归美好的。


为了追求让身体重回完美,即使会流血疼痛,还是会去自揭伤疤。


不只是身体上,我们面对自己受伤的过去时,我们在面对自己的焦虑和恐惧时,也是会反复地言说,反复陷入过去的模式。



祥林嫂的重复,在诉说着什么

鲁迅的文章《祝福》中,祥林嫂的形象深入人心。


每当见到人,祥林嫂都会絮絮叨叨地说:


我真傻,我只知道下雪时候野兽没食吃会来村里,竟不知道春天也会有。


阿毛很听我的话,我叫他坐在门槛上剥豆子。


等我再出去看时,只见豆子撒得一地。再找到他时,五脏六腑已经被狼吃空了,手里还紧紧攥着那只小篮呢……


我们常常把祥林嫂形容成一个絮絮叨叨,传播负面情绪,咬住自己过往不放手的妇女。


再次读《祝福》发现祥林嫂不是这样一个人。


她是一个烈性女子,被婆婆卖到第二任夫家的时候,她比所有的女孩反应都激烈,嚎叫到嗓子都哑了,拜天地的时候三个男人都按不住。


实在反抗不过,她依然努力生活。生下孩子,把小家庭弄得热气腾腾。


再后来,丈夫死了她还是没有低头,带着儿子好好生活。


即使儿子死了之后,她也没有自暴自弃,回到老主家打工。


真正让她变成“祥林嫂”的,是因为主家嫌弃她“不吉利”,不让她碰祭祀的事情。她本来力气大,干活爽利,是祭祀的时候干活的主力。


可慢慢的,她不再有价值。她的眼睛里没有了光,开始逢人就说自己的痛苦,说阿毛被狼叼走的悲剧。


在被命运狠狠折磨的时候,她并没有屈服。可是,她却在发现自己“没用”之后,开始反刍自己的伤疤与痛苦。


一个人面对痛苦时,无法接受的未必是事情本身,而是那种丧失感。他们不知道丧失的是什么,只感觉自己失去了掌控感。


就像祥林嫂,她被迫嫁人后还有短暂的自由,丈夫死后还有儿子,儿子死后还有自我。


当她自我的价值也被剥夺后,她生命里再也没有掌控感。于是,她开始重复过去。


在一遍遍言说过去的过程中,我们不在乎自己是痛苦还是快乐。


我们在寻找的,是通过重复过去,完成一种虚假的掌控感——如果那时候我没有那么做,事情就不会这样。


我们期待事情再次发生时,自己能够有力量改变结果。


一遍遍地揭开痛苦的过往,就是在渴望改变过去,渴望重新找到过去的掌控感。


强迫性重复,是一种自我治愈

弗洛伊德曾说过:如果没有能够消化好创伤,那些被压抑了下去的东西注定会变成当下的经历被重复出来。


《武林外传》中佟湘玉每次遇到问题,都会说一段话:

我当初就不该嫁到这里,如果我们没有嫁到这里,我的夫君就不会死。

如果我的夫君不会死,我就不会沦落在这么个伤心的地方……


她生活的困境也许来源于方方面面,可是每次她无法面对的时候,都会归结于那些没有被消化的创伤。


消化创伤是一件很难的事情,难的地方在于我们似乎除了压抑和重复就没有别的方法,可是这两种方式都不会让创伤消失掉。


我们往往选择的处理方式,是进行一次重复,然后否定自己,然后怨恨别人,然后假设如果没有发生,然后放下幻想,然后再次遇到困境再次重复。


佟湘玉的话中,她说如果她没有嫁过来,夫君就不会死。证明她已经开始自我归因,开始否定自己。


她觉得如果夫君不会死,自己就不会这么不幸,那是对别人的怨恨,以及对改变结局的幻想和对控制力的渴望。


一次次地重复中,我们一边自欺欺人,告诉自己和别人事情的责任在于别人,一边在重复中,期待同样的经历,自己可以改变结局。


但是结果,却事与愿违。


重复的事情中,我们很难改变任何事情。


就像电影《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》中,松子由于童年时期父亲对她的忽视和否定,让她在恋爱中频繁遇到像父亲一样的男人。


那些男人有的打他,有的利用她,有的离开她,下一次,她还是会遇到一个这样的男人。


在潜意识里,她希望再次遇到像父亲一样的男人时,她可以变得乖巧,变得懂事,她可以付出更多的爱。这样,她就能够被爱了。


这是我们面对创伤的本能反应,通过“掌控”过去从而改变过去的人和结果。


那些没有被修复的创伤,都像我们身体上结的痂,被反复撕开,最后变成更大的伤。


我们身体有自己修复能力,伤痕也许会慢慢愈合。可心理的伤,没有被妥善修复,很难自己变好。


有的重复会变好,有的重复不会


我们说在不断咀嚼痛苦的过程中,人是不会自愈的。


那么这里又有一个现象,就是有的人在反复诉说的过程中,他似乎就“忘了”,从而被治愈。


他真的是“忘了”吗?


其实不是的,而是他在某一次重复的过程中,遇到了不同的结果。


电影《心灵捕手》中,威尔由于童年被不同的家庭反复抛弃,还遭受了一些暴力。


长大后他面对不同的关系,不同的人都是同一种模式。他不与人深交,每当关系到了深处的时候,他因为害怕抛弃而主动离开。


在恋爱中,他也会讲述完自己的过去之后,然后“逼迫”女孩离开他。


终于在一次心理治疗的时候,咨询师抱着他说:那不是你的错,过去被伤害,不是你的错。


他开始被治愈,他走出了过去的重复。


因为在这次的重复中,他改变了结果,这位咨询师没有离开他,他被治愈了。


这也是为什么有的人,在重复自己的痛苦之后慢慢就“忘了”,而有的人继续在那个死循环中游走。


同时,这也是心理咨询的意义。


在重新揭开你过去的伤疤时,咨询师不会离开你,他会给你足够的接纳和爱,在这个过程中,你得到治愈和爱。


我们每个人,改变自己对过去的重复,改变自己情绪的反刍,也只有这种方式。

那就是——在一次循环中,改变结果。


那个结果可以是别人给予的治愈,也可以是自己意识到问题之后的改变。


可能是遇到了一位好的咨询师,可能是遇到了一个好的人,他们让你不再感受到恐惧与焦虑。


如果那位划伤肚皮的小猴子,有人对它说“我知道你受伤了,但那不是你的错,你值得更好的自己”,也是它的伤口就会痊愈。


如果祥林嫂遇到的主家,不嫌弃她不吉利,给她更多对生活的掌控感,给她更多的价值感,也许悲剧就不会发生。


没有人想成为祥林嫂,她们只不过没有被好好爱过。


作者:妙黛


今晚,UM家庭协助计划公益直播

独家咨询师张聪老师带来

“走进儿童的情欲世界”

一键预约


报喜不报忧,是一种攻击

2021-11-14

你有直视过自己的「阴暗面」么?

2021-11-14

房间脏乱的人,更容易出轨 ??

2021-11-13

宠物突然被送走,对孩子意味着什么?

2021-11-13

你的父亲,有父性的光芒吗?

2021-11-13



⬇⬇点击“阅读原文”,预约UM心理咨询

: .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,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,轻点两下取消在看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